重型柴油车超标排放乱象丛生尾气治理遇挑战
2017-3-17 16:34:48 点击:147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蓝天保卫战”一词被首次写入。在人们普遍关心的环保和雾霾治理领域,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去年中旬,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显示,2015年,仅占机动车总量12.6%的柴油车,其氮氧化物(372万吨)和颗粒物(53.6万吨)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9%和99%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家实行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升级,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工作也逐步收紧,但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标排放问题仍十分严重。
“近日重污染天气期间,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市环保局在进京路口开展联合检查,发现一半以上进京或过境的外地重型车辆无法达到绿标车排放水平(国三排放标准以上)。”在去年年末召开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到,“相当部分车辆没有正常添加车用尿素溶液,氮氧化物排放依旧很高,甚至超过国二排放水平的黄标车。”
刘炳江所言的“没有正常添加车用尿素”,指的是车辆的“SCR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未完全起到作用。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车用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是PM(颗粒状物质)和NOx(氮氧化物)。为了应对国四排放标准中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我国主要采用SCR可选择催化还原的技术路线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SCR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还原剂喷入排气管,排气管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还原剂反应,被还原成氨气和水排出,氮氧化物的排放就被相应的降低了。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教授表示,目前,SCR系统采用的还原剂是尿素,但尿素是消耗品,需要不断添加。
“非常直接的问题是,尿素的添加完全用来环保,用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加不加和发动机的工作并没有关系。用户用车挣钱,同时又承担着环保的社会责任,喷了尿素之后增加了用户5%的运行成本,这要用户自己承担。”姚春德表示,这也导致一些用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了屏蔽SCR系统的方式,达到少加或不加车用尿素的目的。
“柴油车改尿素排温,降低尿素使用量,屏蔽尿素装置。安装简单方便,适用任何柴油车。”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名为北京车圣士科技的网店在介绍一款尿素屏蔽装置时这样写道。
“通过把这个产品安装到柴油车的氮氧传感器上,可以提高传感器温度,从而达到少烧尿素的效果,尿素使用量可以降低到原来的30%。”该网店的客服表示,该产品的售价仅为150元,并且可以通过电话提供安装指导,安装非常方便。同时,该商家表示,车辆年检时只要将该装置取下即可,年检设备没有办法查出问题。
从25元到60元不等的车用尿素传感器接头,到几百元不等的柴油电喷节约尿素外挂,再到千元左右的“SCR尿素救援器”,在该电商平台上,目前仍可以搜索到多种类型的用于完全屏蔽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或减少尿素使用量的产品。一位柴油车维修技师向笔者直言,目前柴油车的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的屏蔽较为容易,一些车辆维修点就可以提供屏蔽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稳定达到排放限值要求,根据规定,所有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车辆必须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汽车上装载了OBD系统以后,OBD系统将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随时监测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否超标,超标时即发出警示。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我国有相当多的OBD系统并未起作用。”姚春德直言,“目前,比较来看,欧洲已经实施了OBD二代。不光提供后处理系统出故障报警功能,在检测到汽车尾气排放超标后,OBD二代在规定的时间内会把输出扭矩减到30%,并且停车后就不能再启动。”
姚春德提出,未来甲醇替代柴油是解决柴油车排放问题的方法之一。他表示,甲醇燃烧的时候不像柴油,它无烟无焰,燃烧很干净,没有氮氧化物,没有颗粒物,不需要喷尿素。“甲醇作为清洁能源使用经过十几年研究,做了很多实验、推广。用户需要的是动力,我主张用科技的新方法解决问题。”姚春德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建议以遥感技术为核心检测机动车尾气。他认为,机动车污染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是机动车尾气监管手段落后及失效,应该建立起以尾气遥感检测为核心的尾气遥感检测、车载尾气检测、尾气年检三位一体的机动车尾气监管体系。
据了解,进行遥感检测时,将检测设备安装在实际道路边或交通龙门架上,约在1秒钟内,便可测量机动车排放的各项污染物浓度。
在王名看来,尾气遥感检测应该成为核心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式。“一是它能快速识别高污染车辆,实时、不间断;二是测量不受人为影响,因为不需要人在那儿守着,节省了人力,也避免了人为作弊;三是检测可以网格化运行,简单、高效。”
去年中旬,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显示,2015年,仅占机动车总量12.6%的柴油车,其氮氧化物(372万吨)和颗粒物(53.6万吨)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9%和99%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家实行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升级,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工作也逐步收紧,但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标排放问题仍十分严重。
“近日重污染天气期间,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市环保局在进京路口开展联合检查,发现一半以上进京或过境的外地重型车辆无法达到绿标车排放水平(国三排放标准以上)。”在去年年末召开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到,“相当部分车辆没有正常添加车用尿素溶液,氮氧化物排放依旧很高,甚至超过国二排放水平的黄标车。”
刘炳江所言的“没有正常添加车用尿素”,指的是车辆的“SCR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未完全起到作用。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车用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是PM(颗粒状物质)和NOx(氮氧化物)。为了应对国四排放标准中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我国主要采用SCR可选择催化还原的技术路线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SCR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还原剂喷入排气管,排气管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还原剂反应,被还原成氨气和水排出,氮氧化物的排放就被相应的降低了。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教授表示,目前,SCR系统采用的还原剂是尿素,但尿素是消耗品,需要不断添加。
“非常直接的问题是,尿素的添加完全用来环保,用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加不加和发动机的工作并没有关系。用户用车挣钱,同时又承担着环保的社会责任,喷了尿素之后增加了用户5%的运行成本,这要用户自己承担。”姚春德表示,这也导致一些用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了屏蔽SCR系统的方式,达到少加或不加车用尿素的目的。
“柴油车改尿素排温,降低尿素使用量,屏蔽尿素装置。安装简单方便,适用任何柴油车。”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名为北京车圣士科技的网店在介绍一款尿素屏蔽装置时这样写道。
“通过把这个产品安装到柴油车的氮氧传感器上,可以提高传感器温度,从而达到少烧尿素的效果,尿素使用量可以降低到原来的30%。”该网店的客服表示,该产品的售价仅为150元,并且可以通过电话提供安装指导,安装非常方便。同时,该商家表示,车辆年检时只要将该装置取下即可,年检设备没有办法查出问题。
从25元到60元不等的车用尿素传感器接头,到几百元不等的柴油电喷节约尿素外挂,再到千元左右的“SCR尿素救援器”,在该电商平台上,目前仍可以搜索到多种类型的用于完全屏蔽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或减少尿素使用量的产品。一位柴油车维修技师向笔者直言,目前柴油车的尿素催化还原后处理系统的屏蔽较为容易,一些车辆维修点就可以提供屏蔽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稳定达到排放限值要求,根据规定,所有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车辆必须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汽车上装载了OBD系统以后,OBD系统将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随时监测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否超标,超标时即发出警示。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我国有相当多的OBD系统并未起作用。”姚春德直言,“目前,比较来看,欧洲已经实施了OBD二代。不光提供后处理系统出故障报警功能,在检测到汽车尾气排放超标后,OBD二代在规定的时间内会把输出扭矩减到30%,并且停车后就不能再启动。”
姚春德提出,未来甲醇替代柴油是解决柴油车排放问题的方法之一。他表示,甲醇燃烧的时候不像柴油,它无烟无焰,燃烧很干净,没有氮氧化物,没有颗粒物,不需要喷尿素。“甲醇作为清洁能源使用经过十几年研究,做了很多实验、推广。用户需要的是动力,我主张用科技的新方法解决问题。”姚春德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建议以遥感技术为核心检测机动车尾气。他认为,机动车污染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是机动车尾气监管手段落后及失效,应该建立起以尾气遥感检测为核心的尾气遥感检测、车载尾气检测、尾气年检三位一体的机动车尾气监管体系。
据了解,进行遥感检测时,将检测设备安装在实际道路边或交通龙门架上,约在1秒钟内,便可测量机动车排放的各项污染物浓度。
在王名看来,尾气遥感检测应该成为核心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式。“一是它能快速识别高污染车辆,实时、不间断;二是测量不受人为影响,因为不需要人在那儿守着,节省了人力,也避免了人为作弊;三是检测可以网格化运行,简单、高效。”
王名说,通过这项技术检测出来的结果,反映的是车辆实际路况下的真实排放情况。遥感检测技术还能确定高排放车辆黑名单,在必要时结合车载尾气测试系统及年检线简易工况测试系统,确诊复查黑名单车辆,追究相应汽车制造商、不良尾气年检机构和车主的责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3月16日 10 版)
- 上一篇:汽车空调清洗项目介绍 2017-3-29
- 下一篇:基于氢能源的智能型发动机 除碳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分析 2017-3-13